星期五, 二月 06, 2009

郎咸平

1.
郎咸平:中国有可能是内伤(转)
2009-0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链接: http://finance.ifeng.com/news/opinion/jjsp/20090206/355287.shtml

2008 年初春,郎咸平教授在北京世纪管理名家大讲堂讲课,用他的“二元经济”观点和“6+1”产业格局区分,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表示深深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久后即被应验。2008年底,郎教授再次来北京讲课,又抛出一个新观点: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工商链条”时代 。

从这次金融危机来看,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拿出7000亿美元救市?我想提出一个新思维,来解释美国政府的行为。那就是,现在已经不是 “市场化”时代了,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工商链条”的新时代。什么叫“工商链条”?就是当一个部门产生危机之后,如果你不去救这个部门,就一定会产生多个环节的连锁反应,同时冲击到其他部门,形成整个经济的崩溃。


工商链条时代的产业特征是“6+1”

“工商链条”时代的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国制造业之所以这么不抗压,就是因为在“6+1”的产业格局之下,我们没有办法抬升价格。因为真正掌控定价权的,一定是整个产业链条里的“6”,这个链条里的“1”,是不掌控定价权的。

我国有没有企业想过要进入“6”的?有的,像海尔。虽然我对海尔有过批评,但我对张瑞敏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认可的。他曾经想收购美国美泰公司,美泰就是 “6+1”里的“6”。美国人怎能让你把“6”收购过去?如果你把他的“6”收购了,他如何替自己创造产值?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海尔的收购失败。

美国经济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掌控着全球产业链最有价值的部分。今天,如果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产业链战争时代,就会突然发现,过去的很多理念在今天都要被推翻。比如说,我们还应该打品牌战略吗?比如说,我们还应该搞技术升级吗?因为我们突然发现,产业链条改变之后,我们之前所谈的概念都是错的。

品牌战略是“6+1”成功之后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企业发展的原因。我可以做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企业如果到现在还想利用廉价劳动力打品牌战略、走技术升级之路,必然会失败。因为,这都不是我们的优势。

有两家企业不听我的劝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先创造品牌,再搞技术升级,一家是TCL,一家是宏基。TCL收购了阿卡特和汤姆逊,宏基收购了西门子的手机业务,都在中国生产。中国的生产成本够低廉的了吧,阿卡特、汤姆逊和西门子的品牌够卓越的吧,但结果呢?几年之后,两家公司的合资企业轰然垮台。为什么?第一,中国已经没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第二,品牌战略不重要,它只是一个结果;第三,技术升级不重要。

目前,传统制造业、传统行业依然能够生存,只是现在大家不知道往何处走。今天的世界,已经走到了一个产业链战争时代。看一下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哪一家不是 “6”或者“6+1”的企业?广东、浙江的很多企业,在遭遇发展困境后都往西部搬,或者往越南搬,最后的结果还是关门。为什么?因为劳动成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产业链。

我认为,我们未来努力的目标是掌握整条产业链,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走这条路难不难?一点都不难,我们的企业家都是聪明睿智的人,只是我们过去受了太多的误导。比如说“以市场换技术”,整个是胡说八道,到最后技术没有换回来,市场还丢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以产品为单位,推动“6+1”产业链的整合。

我这样说,不是要每个企业都去搞一个物流中心。企业一定要以产品为单位,比如说茶杯,以茶杯为单位推动茶杯的“6+1”整合;或者以纺织、或者以运动鞋为单位推动“6+1”的整合。只有做了整合之后,企业才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应付经济危机。


高效率的产业链条,需要流程再造

最近我到晋江演讲,他们的领导说,我们有58%的企业现在非常困难。说完企业的困难后,他又解释说,现在那些有品牌的企业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告诉他们的领导:你们晋江的出口制造业面临极大的危机,但你们的转机也在晋江。他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在晋江,做得好的企业基本上是控制整个产业链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拥有“6+1”的“6”,而获得最高利润。

他问我,晋江这些已经掌握了“6+1”产业链的公司,是不是就一定能度过金融危机?我跟他讲,我不知道。在平常的情况下没有问题,小萧条时期没有问题,但对这种百年不遇的大萧条,没有人有经验,包括我在内。

已经掌握了“6+1”产业链的企业,应该是一个流程控制专家。以广东省的服装企业为例,它从产品设计到走完“6+1”的整个流程,需要180天。全世界效益最高的、走得最快的企业,是西班牙的ZARA,他们对这个流程的控制是12天。这家公司的效率是惊人的。这样的产业链,能够创造很高的利润。一件衣服,如果是我们广东的企业来做,要180天之后才能卖掉,要有180天的仓储成本。如果是12天卖掉呢?同样一件衣服,就减少了168天的仓储费用。

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都在做什么呢?大幅压缩产业链,压缩得越短越好,这就叫“6+1”的高效整合。压缩后的流程,使产品成本更低,反过来说,毛利率却在大幅提高。高效率的产业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你要构建三星、索尼这样的伟大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快速响应的流程。

为什么中国制造业三十年来没有制造出这样一个系统呢?答案很简单,只有最重视规则的国家,才有可能建立起这个系统。在亚洲,只有两个国家是重视规则的,一个是日本,一个是韩国。中国人注重不注重规则?不注重。我们注重什么?潜规则。一个注重潜规则的国家,是不会有流程的。

三年前,我到上海柴油机厂讲课,讲“如何制造发动机”。我是一个金融学教授,跟他们讲如何制造发动机。我到工厂一看,他们没有系统,只有车间。所以,他们花了120万元聘请通用汽车退休的一个老工程师来当公司的总监。他到了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这个公司只有车间,没有系统?”一叶知秋。中国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只有车间没有系统。


产业链条里的“螺丝钉”

三星、索尼这样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小系统。这个小系统是什么意思?用句最简单的话就能讲明白。比如说,你们公司有没有登过“招聘人才,寻找人才”的广告?招聘人才是中国企业的专利。你到美国企业去看看,他们招聘什么呢?他们招聘“螺丝钉”。

只有中国人最重视人才,“人才”这两个字是中国的专利。不知你信不信,在英文里找不到我们中国人认为的人才,因为美国人是不招人才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在一个制造业国家,只有车间而没有系统的制造业国家,他只能寻找人才。如果你一旦放弃车间,建立起系统之后,就不需要人才了,就这么简单。

企业完成了“6+1”的产业链整合后,就不需要招聘人才了,你需要招聘的,是20个螺丝钉。这20个螺丝钉,每个螺丝钉都按照中国大厨炒“鱼香肉丝”的要求来切葱花、切肉丝,每个螺丝钉都进入流程。你会发现,这家公司以后再也不强调创新,因为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才会强调创新。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理解创造一定是来自于积累,而不可能凭空得来。一个没有流程的公司,不可能成为高科技公司,因为你的技术是不可能积累的。

有位学员对我说,比亚迪的电池是第一代电池,清华大学有一个教授开发出了第三代电池。他认为,他如果用这个第三代的电池替换掉比亚迪的第一代电池,他的企业就会成为最好的公司。其实他是错的。你把清华大学这个教授的第三代电池拿来,两年之后就过时了。为什么?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对第三代电池做“鱼香肉丝式”的加工分解,就这么简单。一个用所谓“创新”创造出来的电池,是没有竞争意义的,因为你无法分解成工序。

什么叫科学?科学的基础不是创新,科学的基础是工序流程式的积累,这才是真正的基础。你知道什么国家会喊创新吗?一个从来没有建立过系统的国家才会喊创新。创新一定要根据前人的努力逐渐积累改进,这样才能创新。


大企业是在系统里生存

你不要奇怪,2008年之后中国很难有现代的高科技企业,也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也许有人会说,华为不错吧?还有富士康不错吧?好,我告诉你,华为既有严谨的小系统又有严谨的大系统。华为的小系统是自己创造的,华为的大系统是它花了2亿元请IBM创造的。它的大系统水平多少呢?是3.7分;IBM的水平是多少呢?是5分。

富士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工厂,是因为它的资金实力雄厚吗?是他们老板的正确经营吗?根本不是。富士康有着最严谨的小系统,同时还有“3+1”的大系统。它没有“6+1”,但有“3+1”。它就是靠这种 “3+1”系统,建立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产能规模。它的规模比第二名和第三名加在一起还要大。

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企业面前的路非常清楚:进行“6+1“的高效整合,这是唯一的出路。短期看,是为了求生存;长期看,建立起一套大系统,应该是我们未来十几年努力的目标。

在中国,海尔、联想、方正、华为、中集、TCL、美的、康佳、海信这些企业中,经过这次冲击之后,慢慢就会出问题。我认为,半年以后还能扛得住的,排序应该是华为、中集、方正等。我看企业行不行,是看它们的系统。我很担心,中国的很多企业在2009年能不能扛得住,格力空调已经出问题了,这是我们制造业的现状。在十大制造业面临困难的今天,你会发现建立起系统的公司,受到的冲击会相对较小,但能不能全身而退,我也没把握,主要看外部冲击有多大。

有人说,制造业不好做,我就转型做服务业。那么,我要问,没有制造业你服务什么?如果没有制造业,你快递公司送什么东西?送空气是不可能的,送友情也是不可能,你只能送茶杯、送麦克风才有价值。有很多地方说要放弃制造业,去做服务业,这样的想法肯定是错的。制造业是未来中国的灵魂,如果中国制造业全面垮台,我们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而且,制造业出现危机之后,给银行带来的危机会更加严重。

英国《金融时报》有一篇文章,说这次金融危机美国是轻伤,欧盟是重伤,中国是内伤。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欧洲是轻伤,美国是重伤,中国有可能是内伤。目前,美国的情况在继续恶化,欧洲好一点,因为金融危机对欧洲冲击不大,他们的救市方案也比较好。

中国的制造业处境很危险,因为我们的制造业一直在全球“6+1”的前端,最容易受到冲击。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会进一步恶化,我相信政府在这方面应该会有一些积极应对政策,但我希望这些政策出台要快,如果政策推出太慢,造成制造业迅速崩塌的话,处理起来是非常棘手的。但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都不太敢想。

注:6+1:6指的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1指的是加工制造。

2.《 金融超限战》序言

郎咸平 (2009-02-03 17:53) 转自郎咸平博客http://blog.sina.com.cn/jsmedia

这是我的新书《金融超限战》的序言,该书将在二月中下旬有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详细的披露了这次国际金融海啸真正背后的黑手的阴谋的操作手法.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1928年写下这首《再别康桥》时一定不会想到,这唯美婀娜的开场白却恰好描绘了今日国际金融炒家纵横驰骋、翻云覆雨的逍遥身影:轻轻的他们离开了狙击的仓位,正如他们轻轻的来,他们轻轻的招手,永久作别的昨日经济辉煌的云彩。不同于这位诗人的浪漫结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国际金融炒家离场时,带着从中国、俄罗斯、冰岛还有美国掠夺来的无尽财富,却留下全球各地的满目疮痍和企业濒临倒闭的战后情景。

  我们过去认为金融和战争是两码子事,比如我们很多读者是学金融的,学金融很简单,那不就几本书嘛,这个那个的。还扯得上战争这么复杂吗?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战争,还是超过传统限度的战争,叫做金融超限战,有没有觉得很奇怪。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恐怕人们都不会陌生,在它的激烈与残酷中,很多人的生活和命运都随之发生了改变。然而,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甚至看不到敌人的特殊战争已在全球范围蔓延,而且就发生在了我们的身边。这种被我称之为金融超限战的战争究竟是谁发动的,它到底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你看得懂吗?

  面对此情此景,我无法有任何的浪漫情怀,所以我就要借这本书具体的分析这场无声无息的金融超限战当中国际炒家的操作手法,并且以中国和俄罗斯的具体案例和数据来分析什么样的国家和市场才会成为国际金融炒家的目标。透过这个框架,大家会明白,原来国际金融炒家,早以借着过去八年里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新兴市场(如中国)一连串的错误宏观政策,摆下了一个“口袋阵”,等着两方面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不同于红军当年的“口袋阵”,国际金融炒家在这场创新的阵地里,不必等到大家都被套住了才能赚钱,而是能进来一个就小赚一个,等到大家都差不多“进袋”了,就按下“核按钮”借着表面上的经济危机把各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一锅端掉!

  这场金融超限战的直接后果就是以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留下满目疮痍的战后烂摊子给各国政府。注意,我说的是“各国政府”,这里面自然包括了美国政府!什么?一定有很多读者跳起来了,要知道毛主席就教导过,美帝国主义才是亡我之心不死啊!难道美国政府还被自己绑架了吗?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我说的是 “美国政府”,而不是“美帝国主义”。美国与中国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美国政府是“小政府”,特别是经过三十年来的民权运动以及越战期间的反战运动的洗礼之后,美国政府是一个势单力薄的小政府。

  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能力非常小,所以美国政府奈何不了国际金融炒家,美国政府可以支配的财富总量远不能与私有财产总量相提并论,更进一步的,美国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大不如老百姓的总体可支配收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大部分的财富都是国有的,而且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是老百姓可支配收入的好几倍。即便是美国政府注资花旗了,花旗老总们打算拿出五千万美元给自己配备私人飞机,奥巴马掌权初始,非但不敢把三把火都烧在银行家身上,反而除了在接受美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访问的时候发发牢骚、斥责银行高管可耻,也就再没办法了:三大经济政策都不关涉过度信贷消费这一核心问题。即便是美国最大保险公司AIG接受了政府注资,这些高管们还是敢烧掉五百万美元去顶级海滩会所度假,气得美国参议院破口大骂。

  这世道这么艰难,大家都知道,美国老百姓根本不比中国老百姓好受。中国老百姓无非把一部分储蓄放到股市里了,现在就被套牢了就大喊大叫,大家想想美国老百姓有多命苦吧:因为政府提供了退休金投资的减税优惠方案,美国老百姓把退休金大量放到股市里。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华尔街银行家们的薪水丝毫不受影响!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2008年他们的奖金高达184亿美元,几乎跟大牛市的2004年差不多!读到这里,肯定有读者跟我一样都跳起来了:你们这些银行家还有良心吗?同样是高管,美国三大汽车厂的高管们为了能从国会争取到支持,宁可放低姿态,不坐飞机而开自己的私家车千里迢迢从底特律赶到华盛顿,甚至自愿减薪到一美元。同样是高管,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因为,从本质上,国际金融炒家是没有祖国的,他们的信条就是“造反有理”,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同时,他们也是异常聪明的,远聪明过美国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政策官员,因为他们能不惜血本招募到最聪明的人和最关键的人:一方面,我们不难发现美国财政部的历任财政多是华尔街特别是高盛出来的人,而做财长做得好的财长比如鲁宾,会得到他们的丰厚封赏,在卸任财长之后许以花旗集团董事长的爵位;另一方面,美联储的主席却向来都是从没有业界经验的经济学家中挑选,这样的直接好处就如同前任主席格林斯潘所承认的,金融创新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永远无法充分理解所有的产品和交易,与此同时,我们的监管根本跟不上业界的脚步。市面上有本讲述一位华人在美联储工作经历的书,大家读读就明白了,被中国银行业视为风险控制圭臬的巴塞尔II协议是一个自发布那天起就陈旧落伍的垃圾标准。那么为什么美联储还不提高这一标准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连美联储这个美国政府里最懂金融市场的部门,都无法彻底搞清楚业界在玩儿什么!

  整个这场超限战中,连美联储都被国际金融炒家一直牵着鼻子走,那么现在忽然又被他们打得晕头转向还很意外吗?那么,你相信中国政府、俄罗斯政府、冰岛政府以及各国企业或是美国老百姓,比美联储主席还聪明吗?那么,他们这场超限战究竟在玩儿什么呢?这场局究竟是怎么步步为营布下的呢?

  1,生产者:随着中国和越南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商品市场忽然间充满了廉价的劳动力,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曾经是美国通胀的主要源头。现在美国再也不用担心物价上涨了,因为哪个行业的工人要涨工资,企业老板就会把这生产全直接外包给中国、越南或者印度去。不过问题没完全解决,首先原料怎么办?有巴西、澳大利亚提供源源不断的铁矿砂,有智利这种南美国家源源不断供应铜矿石呢,所以好解决。那么最后的问题就是怎么便宜运原料和制成品呢?没事儿,本来石油输出国组织就在美国控制之下,现在要清理的就是那些游离这个组织之外的产油国了,先把伊拉克占领了,再把航空母舰开到伊朗和委内瑞拉,随便再把俄罗斯拖进世界贸易组织。就这样,新兴市场包括中国陷入了第一步,注意,这不过还只是“口袋阵”的开始。

  2,美联储:格林斯潘在2001年成功“扼制”了科网泡沫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后,在一片捧杀声中迷失了方向。美联储在调节利率水平的时候,本来只看通货膨胀率没有抬头就可以了。我再强调一遍,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曾经是美国通胀的主要源头,但是利令智昏的格林斯潘还是只盯紧通货膨胀率本身以及劳动力价格指数。这样他坚信当时的利息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也不会带来太大的通货膨胀风险,所以根本不需要调高。就这样,美联储被套进去了,开始采用低利率政策了。

  3,消费者:如果美国消费者不买金融炒家的帐,那么这场阴谋还不会得逞。但是,美国消费者却买中国廉价产品的账(美国消费者和中国生产者挂钩了)!可是如果美国消费者没钱了怎么办?问题就出在这了!有人会跟你商量,这样吧,我先帮你买了,你以后按月还给我就一点点行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假如是你每个收入一千块,以前你得攒钱半年才能买台六千块的大屏幕电视,现在你只要大笔一挥,答应接下来的两年里每个月还人家两百五十二块六,这电视现在就能搬回家了。这多出来两块六就是利息,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啊,怎么六千多块钱的大电视,一个月多付这么点儿钱,忍上两年就行啦?没错,只要美联储依然维持低利率政策(美国消费者和美联储挂钩了)。直接后果是什么?就是你现在恨不得立马再买上三台电视,当然了,电视有一个就够了,那就再换个手机吧,多买两套衣服,结果发现手头的闲钱还是比利息多得多。就这样,美国老百姓上瘾了,从买汽车到买房子,从买家电到交个税,都离不开了信用卡,离不开消费贷款!从此以后形成了可怕的泡沫消费,从而造成我们中国出口旺盛的假象。

  4,资金链:但是,有个问题好像被忽略了,那就是谁是这个给美国老百姓借钱的人呢?你我,作为一个中国老百姓,既不敢借,也不肯借。不过,国际金融炒家却还是把中国装进去了!还连带让我们中国成了替罪羔羊,你别不信,美国财长保尔森1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专访时,抛出了所谓的“中国责任论”的观点,美联储局主席伯南克《纽约时报》的一篇题为《中国储蓄帮助吹起美国泡沫》也提出过同样的观点来抨击中国是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你看看中国老百姓世界第一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把钱都借给国有银行了,国有银行把钱借给企业了,企业赚的人民币还存在银行了,但是赚的美元却因为中国特色的外汇管理体制而被强制结汇留在了国家外汇储备里!而国家外汇储备大部分却都被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于是中国人民给美国制造廉价产品赚的那点血汗钱又反过来都借给了美国政府。美联储不加息,所以美国政府付给中国的利息也奇低无比。美联储为了在中国购买国债的时候利息不被抽高,于是启动公开市场操作,直接结果就是把钱反手注入了美国的银行间市场,由此把钱交给那些嗷嗷待哺的美国老百姓,而完成了由生产者,到联储局,到消费者的资金链条的完整建立,他们实在太厉害了。当然,中国不是唯一一个被算计的国家,中东卖石油赚的美元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又回流到美国。国际金融家就在这一个个环节中雁过拔毛,攫取了大量的利益。不过,请注意,这还只不过是战事刚刚开始!

  他们完成了资金链条的构建之后,开始反过来对付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了。

  1,俄罗斯:以社会主义国家俄国为例,其经济决策的内在缺陷,让国际金融炒家找到突破口。俄罗斯的发改委,叫经济发展部,他们当时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规划,希望透过高能源价格和低廉的国际资金做大做强。其结果是,不知不觉,能源价格在金融炒家操纵之下拉到了147美元一桶,表面上让俄罗斯大型企业透过能源出口赚钱了,实际上是透过国际金融资本以及低利率对这些大型企业的借贷,而取得俄罗斯大型企业的股权作为抵押品。他们哪里知道全部上套了,如此精巧布局,让你赎都赎不回这些股权。

  2,中国:当然,他们也不忘记把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给套住,他们同样透过拉抬油价到147美元一桶的方式,造成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恐慌,进而鼓动中石油,中石化,中铝以高价收购矿产资源公司、再鼓动中国的航空公司、深南电,中信泰富签下不公平的套期保值合约。

  3,美国:对美国,他们也没有丝毫的仁慈。想当年,索罗斯狙击英镑,就是从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国库里抢钱。那么,这些让美国总统奥巴马为耻的人还会对他和他的人民心慈手软?

  3.1多年来,他们给老百姓设下的圈套就是:如果你有房,把房子在高价抵押掉,你能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来消费;如果你没有房子,我就以极低的利率吸引你来跟我借钱买个房子,虽然在利息都还完之前,房子是属于我而不是属于你;如果你甚至都没有资格借到钱,那么我用高达1.3万亿美元的次级按揭贷款来请君入瓮。

  3.2他们给企业下的套就是:尽量造更多的车吧,卖给那些本来买不起的人,因为我会给他们提供贷款;同时,卖第二辆、第三辆甚至第四辆给那些已经有车的人,因为我还会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贷款。使得美国三大汽车厂盲目的扩充,为日后的崩溃留下了伏笔。

  3.3他们给那些不属于自己小集团的银行和金融集团也下了个套:我把这些房地产贷款、汽车贷款、次级按揭贷款、信用卡贷款甚至贷款的贷款都打包变成债券乃至次级债券,再搞出各种各样的衍生产品,把购买者给套住。当然,也顺便给中国银行这类购买房利美债券的外国金融公司下了套,并由此给妄图收购外资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下个套。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都不需要自己去按动那个“核按钮”了,因为他们太熟悉整个体制了,他们太清楚有人会帮他们完成最后这步的。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静静地把钱揣在口袋里
离开市场,静静地看着美国市场的繁荣假象的破裂吧。

  第一步: 美联储据开始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了,因此次级债的借款人开始还不起钱了,次级债危机开始了。那些曾经购买过次级债的个人,公司,银行,和国家开始亏损了,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扩大了。中国开始受到了连累,中国政府购买次级债损失了3760亿美金,平安保险亏损了90%。。。。。。。。

  第二步:他们把油价拉高到147美元一桶的时候,一个幕后的黑手推动着美国国会去调查油价,于是147美元的油价轰然倒塌了,然后就等待俄罗斯政府惊慌失措、紧张兮兮地找他们去高价赎回这些抵押出去的股权吧。等待中国政府去出面为中石油,中石化,中铝以高价收购矿产资源公司买单、再为中国的航空公司、深南电,中信泰富签下的套期保值合同买单吧,中国开始受到了连累。

  第三步: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扩大后,美国老百姓信心开始崩溃了,泡沫消费破裂了,使得美国第三季度GDP下跌0.5%,第四季度GDP下跌3.8%,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过剩产能问题曝露了,经营难以为继,必须寻求美国政府的支援。中国开始受到了连累,过去美国的泡沫消费吸收中国高达35%的GDP的过剩产能(简称出口创汇),现在逼得中国的出口制造业大面积倒闭。

  我最佩服金融炒家的原因是他们还能全身而退,他们甚至不需要担心会玩火烧掉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政府最怕什么,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新兴市场政府。所以,他们不用担心货币市场因而崩溃,因为他们知道美国政府一定会出钱搭救,而且是必须把钱借给他们才能真正搭救。这还是因为他们清楚,美国老百姓的退休金都在资本市场里,因此政府不得不救,并且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的交易量,因此必须把钱借给国际金融资本,例如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已经用掉的一半当中的95%就是资助金融机构。读者们,这就是美国政府救市的真正本质意义。

  这样,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一面雷曼兄弟三番五次申请变为银行控股公司而被一再拒绝,另一面雷曼兄弟倒掉了几天之内高盛和美林就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从而获得美联储窗口拆借这样的直接巨额支援。大家看看这份路透社整理的资料(http://www.reuters.com/article/bondsNews/idUSN1555573420071115)吧,你会惊奇地发现高盛的人控制了美国的财政部和交易所等公共机构的方方面面,而且掌握着大型的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可以看到,美林、花旗和美国国际集团这些获得注资的公司,其高管莫不是与高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而言之,对于国际金融炒家,危机是机遇,而对于余下的所有人,这却是空前的威胁与灾难!面对这空前的挑战,中国的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如何应对,2009年的股市和楼市怎么理解,请参见本书余下的那些章节。


大家可以在我的官网(http://www.jsmedia.tv/bbs/post.php?action=edit&fid=41&tid=40026&pid=228329&page=1&extra=page%3D1)进行集中讨论,我也很愿意在那里与大家交流、互动!

注:任何文章,都是一家之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时间是真理唯一的检验标准,而调查研究是掌握真理最好的方法。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