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五月 26, 2007

联想风云(作者: 凌志军)

前言

“你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吧,”柳传志盯着我说,“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个人过于自信,却很真诚。分手的时候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又补充道:“我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承诺。”
“没有关系,你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写,也可以什么都不写,”他回答,“我只是希望你用局外人的眼光来看看联想。” 对于联想来说,我的确是个局外人。我在此前与柳传志从未谋面,没有直接接触过这家公司,也没有写过任何关于联想的文字。当时我只知道这个人的事业是从40岁开始的,而大多数中国人在这个年龄之后就不再有什么变化。他领导的联想是一家计算机公司,成就非凡,享有盛誉。我听说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学生,要在两年之中学习几百个案例,联想是其中之一。有一次我采访美国微软公司的高层经理们,听到他们嘴里提到的惟一的中国公司,就是联想。我还知道有不少人正在批评联想,在某些评论家笔下,它不过是个目光短浅、沽名钓誉的混蛋。
联想集团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附近一座崭新的大厦中,要进去就必须出示一个带有保密号码的磁卡。车间里没有一般工厂流水线上常有的那种喧嚣,办公区有点机关的味道,还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我们国家的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秘密,而且不会出示给一个不相干的人。不过,柳传志兑现了他的承诺—把公司的真相对我和盘托出。
联想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一些内部会议,允许我不受约束地采访任何人。我和68个人谈了话,包括公司的开创者、老一代和新一代领导人、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流水线上的工人,当然也包括几位因为重大分歧离开联想,甚至与柳传志结怨甚深的人。公司还对我开放了全部档案。走进档案室的时候,我被面前的几十个大铁皮柜子惊呆了。在我接触的公司中,没有哪一家为自己保留了这么完整的历史原貌,包括公司20年来的会议记录、财务报表、业绩报告、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手稿和工作日记、往来信件、传真、政府批文、营销合同、荣誉证、检讨书、法律诉讼案卷、广告文本、图片和音像资料。在我打开这些铁柜之前的许多年里,还没有人如此系统和细致地研究这些尘封的隐秘。我的调查持续了6个月,留下200多个小时的录音和600万字的资料。与此同时我还阅读了大量关于联想的公开出版物,所有这些都成为我了解这家公司的参照。
迄今为止,人们对联想的认识倾向于两个极端。一些人把它描述成一支无往不胜的“铁军”,另一些人则认定它正在走向死亡。事实上,联想的历史充满了艰难,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是九死一生。它的最显著的进步都是在战胜了最严峻的危机之后得来的。在20世纪,它打败了80年代后期的混乱,打败了90年代初期的萧条,在跨国公司蜂拥而入的中国市场上树起自己的旗帜,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不景气的时候,疯狂地成长起来。当新世纪开始之时,它是我们国家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在中国和亚洲太平洋的微机市场上占据第一的位置。20年前联想刚刚成立之时,手上只有20万元。它的第一笔生意是一次被欺骗的惨痛经历,导致14万元血本无归。而今天,它已经是一家拥有198亿元资产、几百亿元市值的公司。它的最新一笔交易是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
联想在过去几年里始终是最有价值的国产微机品牌,在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之后,其品牌价值已经超过600亿元。柳传志和公司的开创者们也都合法地成为富翁。站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立场上看,他们的收入之高令人惊讶,但是从个人财富的角度来衡量,他们与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那些人还差得太远。事实上,柳传志从来没有拥有超过1.5%的公司股权,他的薪金也没有他的继任者高,但是他在精神上对这家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的很多话被员工引用。他治理公司的手段,诸如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天条、迟到罚站、公司歌曲、半军事化的训诫、宗教仪式般的誓师大会,都让人充满了对他和他的企业的好奇。
就像联想是中国企业市场化道路上的重要案例一样,柳传志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表现自己智慧和激情的舞台不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国家。如果我们试图把这个故事看做一场道德剧,把柳传志当做完美主义的化身,也许会失望。他的迄今为止的生涯一直被一种梦想所引诱,当他出色地实现了梦想之后,依然有新的梦想在前面召唤。20年前,他的梦想是让他的企业达到200万元的销售规模;10年前,他的梦想是让国产微机占领中国市场;而现在,他的梦想是让联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 (注:这样的梦想是可靠的,踏实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梦可以做,而且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合理,更能使人成功,否则从一个极端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这种性格缺陷是要不得的)
联想的故事是由一种信念衍生出来的。这种信念是:相信任何人都会追求完美,都拥有无限激情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只要赋予他们适宜的环境,他们一定能成功。然而这个故事中还有着某种强烈的中国味道。在过去20多年里,我们的国家始终在新与旧的激烈冲突中挣扎着前进。如果你屈服于旧体制,你会被淹没其中,如果你公然反抗,你会体无完肤。联想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掌握了与旧制度相处的方法,同时又以惊人的坚忍、耐心和技巧与旧制度中令人作呕的弊端周旋,一点一点地摆脱束缚,走向新世界。这个公司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现实,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创造伟业必须走过的那座桥梁又在什么地方。
在联想20年的历史中,舆论在大部分时间里充满了对它的赞美。但是从2004年1月开始,批评它的声音忽然强烈起来,各种各样的言论组成了“联想危机论”,媒体也开始以发表联想的负面消息为乐事。奇怪的是,这局面反而让我了解这家公司的念头格外强烈起来。
不过,我在调查这家公司的最初几个月里,并未打算把它写出来。有一天我旁听联想的内部会议。当时公司刚刚完成一次大规模裁员,引起议论纷纷。毫无疑问,这是联想的艰难时刻。在场的几千员工都想听听柳传志说什么,于是他走上台去,发表一个简短的演讲。当他说到自己在过去20年间犯了很多错误、因此影响了很多人一生的命运时,我被他的坦率和真诚感动了。就是在那一刻,我决定写一点什么。
“这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我对自己说,“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历史。”
于是我开始写这本书。写作的过程相当艰苦,但却自始至终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力量。
**下面附上柳传志先生就《联想风云》给凌志军先生的信。

凌志军先生:
你好!
刚刚阅读完你的大作。从当初邀请你来公司看一看,到现在这部作品的出台,你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给我以及其他联想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当初承诺的,你在书中对一些人和事所做出的结论,我们不会也不应该给予更多评价。在这里,非常感谢你对了解和表现联想所付出的努力。

当初,之所以邀请你来写这本书。一个原因是,很多朋友问我们,联想发展了20年,应该做一些总结,如同围棋的阶段性复盘,总要不断盘点才能在将来走的更实、更稳。虽然社会上有一些关心我们的朋友已经做了一批描写联想的书,但由于没有近距离的观察与采访,也没有接触过我们的历史档案,或誉或毁都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从这个角度说,你的大作应该是第一部我们配合过的作品。但愿通过你的作品,有更多人能了解一个真实的联想。
再次感谢你付出的辛苦努力,并预祝新春快乐!
此致
冬安!
柳传志
2005年1月7日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