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fe in politics was a joy. I loved campaigns and I loved governing. I always tried to keep things mov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o give more people a chance to live their dreams, to lift people’s spirits, and to bring them together. That’s the way I kept score.——Bill Clinton
1. 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节选自《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
一个坚定地向目标迈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中国有句老话: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如果你想在35岁之前成功,一定要吸取别人的教训,做事一定要专注,要以贾金斯为鉴。
美国一位成功学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好多年前,当时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
他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回来了。
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
社会上想改变自己处境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将这种改变处境的欲望具体化为一个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结果,这些人的欲望也仅仅是欲望而已。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废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十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是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 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九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 的股份变卖成八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虽然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 星期日学校上了一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掉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无妨启齿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了一个愚蠢的家伙。
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五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
来回摇摆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贾金斯的情形每况愈下,越来越穷。他卖掉了最后一项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便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生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时间长了,早晚得挨饿。
社会上想改变自己处境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将这种改变处境的欲望具体化为一个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结果,这些人的欲望也仅仅是欲望而已。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
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没有人生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余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社会、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把一只蜥蜴截成两段,一半向前跑去,另一半向后跑去。这正如一个人做事情将目标分开一样。成功不会光顾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人。
与其诸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这是一种规律。分散精力的人不会成功。我看到贾金斯的这段故事,感悟很深。25岁以前,我也尝试过许多业务,开过饭馆、做过 贸易、倒过钢材、做过食品……都是因为没有长期打算,换来换去,无一成功。1993年以后,我们选定电梯行业以后,坚定这个方向,所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 功。我前些日子读了汪中求的一本《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书中有一句话非常有道理。他说,如果你在一个行业里踏踏实实做上十年二十年,那么你一定能够在这一 行业里成为佼佼者。
2.《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节选(作者:郎咸平)
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市场。
以芭比娃娃为例,我们制造的过程当中,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动,可是真正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制造出价值一美金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金将近10美金。我请大家仔细想想,从一块美金升值到10块美金的的过程当中,10减一,这9块美金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
产业链6+1
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延长劳动时间等等,真可谓不择手段,不停压榨,然而放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只不过是只针对一美金这部分做文章,在最不赚钱的领域不停压榨!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战争的特点。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九美金的价值,而他们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觉醒!
那些没有觉醒的大多数在国际分工之下,被分派到哪一环节了呢?事实上,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欧美各国的手中。也就是说,当我们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动创造出一块钱血淋淋的产品之后,我们同时就替美国创造出九倍的价值。当我们创造出一万美元的价值之后,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创造出九万美元的价值。因此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中央党校周天勇所收集的数据证实了我的观点,从这些数据来看,这种制造业对中国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劳工的剥削是不可想象的。
以资源浪费为例,中国百分之八十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结。而且这10年来中国出口日本的方便筷子总计约2243亿双,而为生产这些筷子而毁灭的山林面积占中国的国土面积的 20%以上。
以环境破坏为例,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 16个。
以剥削劳工为例,根据志愿者曾飞扬的调查,珠江三角洲每年仅冲床工人发生的断指事故至少就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个。而其它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造成的工伤事故有多少,目前没有统计。而此前对深圳800万民工的调查显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受过工伤或患过职业病,为了防止伤残工人打官司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珠江三角洲一些地区把外来民工正常的诉讼时间拉长达到三年以上,迫使伤残民工因耗费不起钱财而放弃上诉回到农村。
从产业链分工看大学生就业困难
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关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在整条产业链六加一的环节里面一是什么,一是制造,就是这种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六,六就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零售这六大软环节,六加一的环节里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六而不是一。举个例子来讲,就说工厂,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是不需要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六大软环节需要大学生包括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
那么,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是一个以一为主而不是一个以六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构成了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源头。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样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所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六部分。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那就是我们甚至不理解国际产业的分工当中我们国家是处于何种的劣势地位。
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它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读者应该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但是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觉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费么?
你认为我们中国还有廉价劳动力优势么?过去,你可以这么想,但是今天你一旦读完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想。因为劳动力的优势对个别工厂而言可能有优势,但是,在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下,我们毫无优势。我再以芭比娃娃为例,整条芭比娃娃的产业链的十美金,而制造业的劳动成本,只占着一块美金的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整条产业链是十美金,而劳动成本只占两毛五分。这么少,因此想透过中国廉价劳动力走出国门的企业都必将失败。
产业链阴谋与二元经济的成形
产业链阴谋下的中国企业的本质就是在夹缝中苦苦挣扎。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却极快,每一年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我国这十余年来的经济发展的思维就是扭曲畸形的。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以推动GDP的方式(也就是我所批评的以GDP为纲的理念)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我以GDP的组成为例,欧美日本的GDP当中70%是消费,也就是社会需要什么物品,就生产什么物品,因此是正常的经济成长。我国GDP当中消费只有 35%,是欧美日本的一半,这种消费不足的现象主要还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导致,老百姓必须存钱上学,住房和看病,因此不敢消费。那么我国GDP 其余部分是怎么构成的呢---------也就是超过一半的GDP都是固定资产投资,而欧美日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我们的一半。什么是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读者到处可以看到的高架,桥梁,地铁,地产等等。这些过度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成长。所以我国经济就是一个畸形扭曲的“二元经济”,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链定位错误苦苦挣扎的制造业,另外一方面是极其火爆以拉动GDP为主导的建设工程包括了钢铁,水泥,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国企,替他们融资的银行等等。前者占了经济总量的七成,而后者占了三成。这种二元经济就是中国的特色,但是最近几年由于政府政策的错误,使得二元经济现象更加严峻。
第一个错误就是以拉动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无疑的造成投资过多,而消费过少的局面-----------我们工厂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由于国内消费不足,只有出口卖给外国人消费,因而必定造成所谓“出口创汇”的现实情况,我国出口减掉进口的贸易顺差几乎是日本的两倍,而达到9%的高水平,因此外汇迅速积累。截至2008年七月为止,我国外汇存底已高达1.8万亿。这么多的外汇给了欧美各国极好的借口压迫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二元经济当中产业链定位错误的制造业更加雪上加霜,使得制造业部门变冷,而火爆的建设部门相对的持续发热。
第二个错误就是劳动合同法的不当推出,这里我要做一个表态,劳动合同法本身它的意义是重大的,我相信全国老百姓包括企业家以及劳动者,对于劳动合同法的本质意义都会赞同。问题是这么重大的法案,竟然没有经过反复的讨论论证,更严重的是,没有经过任何的试点就全面的推出。仓促推动之下,进一步打击了过冷部门制造业的投资营商环境,而使得过冷部门更冷,而过热部门相对持续发热。
第三个错误就是宏观调控的错误。政府看到了股市和地产的过热就持续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具体举例而言,2007年年初到年中阶段,深圳的房地产市场非常的火爆,那时候媒体都报道说,老百姓对我们经济发展更有信心了,深圳地区经济发展更成功了,所以深圳房地产才会火爆。大家还记得我当时的解读吗?我说内地专家学者的这种看法错了,本质上,深圳地区房地产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更衰退了!实际上,是因为企业家更不想继续经营实业了,因此那些本应该投资在企业的钱,他们决定不投资了,而拿出来炒楼,所以,换言之,房价上涨的原因是经济更坏了,而不是更好了!这甚至可以解释成“回光返照”的现象。我这个看法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当然也有不少人甚至完全没有听懂!而到2008年一月份和第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据完全证明了我们的观点:深圳地区倒闭的企业几乎居名列前茅。
在二元经济环境之下推动这种控制流动性过剩的宏调是什么结果,可以通过三个管道彻底的打击了二元经济的制造业部门。
第一个管道, 银行从过冷的民营企业部门大量的收回流动性,打给过热的地方政府继续从事地方基础建设,这就是为什么四年宏调下来,我国广义货币的增长率依然在18%的高水平,这么多货币供给为什么企业家享受不到实惠呢?因为这些钱通过银行体系从民营制造企业手上收回更多的钱,给地方部门从事地方建设了,这样让二元经济当中过冷的部门更冷,过热的部门更热。
第二个管道,就是处在过冷部门的民营企业家面临宏调所带来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升的压力、再加上第一个错误造成的汇率的不断上升和第二个错误劳动合同法不当推出等因素,让这些过冷部门的制造业企业家再也干不上去了,所以就把很多应该投资的钱不投资了,从过冷的部门抽出来,打入过热部门去炒楼炒股了,这就是06年开始的股价上涨,也是06年开始房价上涨的主因,那是因为在二元经济环境下,过冷部门的资金大量转入过热部门所导致的,根本不是流动性过剩。
第三个管道,我称之为海尔现象,海尔筹集150亿资金自己去干房地产,很多媒体说那是海尔战略重新出发,我说不对,那是海尔在过冷部门的家电制造业干不下去了,就从过冷的制造业部门抽出大量资金,打入过热部门,干开发商了!这种现象也使得资金从过冷获得部门转移到过热的部门。
这三个管道无疑的使得资金从过冷的部门逆流转到过热的部门,使得过冷部门更冷,制造业逐渐萧条,而过热部门更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四年的宏调会失败。
金融超限战(超过传统战争限制的新战争)引发通货膨胀-----------最近石油期货价格涨到130多美元一桶,大米价格飞涨,按照经济学理论似乎很难解释!很多经济学家是只认死道理,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我给读者一个数据大家就懂了,每日石油供需基本维持在8700多万桶,而且有时候市小幅度的供过于求。此外, 2008/2009年度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量大约是21.6亿吨,而需求量接近21.5亿吨,年底库存接近3.4亿吨,这是小幅度的供过于求,两个市场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供不应求现象。那么为什么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呢?显然不是供求的问题所造成。原因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战时代----- --产品定价权不再由供需决定,而是由国际金融炒家所决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超限战争的年代。
金融超限战的原则就是取得定价权----------国际金融炒家为了取得产品定价权就开始选品种,首先他挑到了大米。为什么是大米?而不选小麦,这就是水平呀!因为喜欢吃大米的国家相对吃小麦国家而言,一般而言都是比较贫穷的。这些贫穷国家的老百姓吃大米,如果买不到大米怎么办?就饿死了,但是不是简单的饿死就算了,这会造成政局的动荡!所以,把大米价格一炒高以后,这些吃大米国家的政府立刻面临倒台的危机,因为买不起大米。而且大米价格一上升,稻米出口国就配合国际炒家,像越南一样,不让大米出口,为什么呢?首先保证本国人民不被饿死,因为一饿死政府就倒台,亚洲这些产稻米的国家不让稻米出口了,读者想一想如果不让稻米出口是什么结果呀?价格更涨。那些穷国,比如说菲律宾就更买不起大米了。国际炒家就这么厉害,大米价格一炒高,各国政府为了保全政权的稳定就不出口大米,越不出口,价格越高,穷的国家更买不到大米。其必然结果就是这些大米进口国一定会有人饿死,一旦走到这么一天,这些穷国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力量,砸锅卖铁,求爷爷,告奶奶,到处借钱,他们什么都顾不上,而只能去国际市场上用高价格买大米,以防止自己本国的老百姓饿死。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是这个逻辑,怕老百姓饿死,连带的使政府倒台,在所有国家都不出口稻米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国际炒家最高定价,只要有一个政府去买,这个价格就是市场价格。就像炒股一样,如果有人在13块交易,市场价格就是13块,12块交易,市场价就是12块。因此,这些穷国家的政府在求爷爷,告奶奶,砸锅卖铁的情况下,筹出这么一点点钱在国际市场上只要一买稻米,这个最高的天价就是稻米的市场价。在这个时刻读者知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是稻米的定价权由过去的供需双方决定,改成了国际金融炒家的定价,也就是国际金融炒家取得了最终定价权。
由于是国际炒家取得了最终定价权,所以供需不重要,世界大米供过于求,石油供过于求,价格却不跌反涨,因为2008年的大宗物资价格是由国际金融炒家决定的,他们说几块金钱就是几块钱。他们找代理人来放话,例如在中国游走的罗杰斯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例如他曾经说过粮食价格上涨将会饿死人,这不就是国际炒家透过饿死人来达到控制定价权的目的,而透过这些代理人发话吗。
产业链阴谋与两只秃鹰的金融超限战
前面谈到二元经济下我国制造业逐渐萧条的现实情况,我想请读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换种方式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咱们玩什么游戏呢,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个外国人,你会怎么对付中国?假设我所讲的这一切外国人都知道,他们会怎么做?
事实上,今天的天空翱翔着两只秃鹰。这两只秃鹰看着我们中国的企业,慢慢流血而死的尸体,即将飞扑下来,把我们的尸骨啃得精光。它们在天空边翱翔,边飞边流口水。大家想一想,这两只秃鹰是谁?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们有多少人以为青岛啤酒还是国有企业。在2008年的年中,它还是国企,青岛国资局控股百分之三十。请各位上网查一下,第二大股东是谁,它是美国安海斯布希,占百分之二十七。它只要多买百分之四的H股,就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一的控股权,突然之间,青岛啤酒就会变为外资企业。安海斯-布希公司当初是怎么进入青啤的?青岛啤酒在2001年的时候由于前任的首席执行官政策执行不当的结果,使得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经营面临极大困难,负债率高达89%,在这种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青岛啤酒发行了14亿元的可换股债券,卖给了安海斯-布希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将可换股债券转换成27%的股份,基本上而言,安海斯-布希公司就是趁人之危进入了青啤。
安海斯-布希公司就是头上翱翔的第一只秃鹰,他叫做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对中国企业的掠夺,其可怕程度大家必须要清醒知道,而对这一点,我预警大家应该及早的注意情况的发展。
那么二只秃鹰是谁?讲讲徐工,徐工是重工业领域,美国的凯雷基金想收购徐工,当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提出坚决反对,我的反对理由非常坚决,那就是国有企业的好坏,不能以净资产做评估标准,一个企业的价值,不取决于净资产,而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永续经营能力,因此我反对徐工出让给凯雷。而且更值得我们关切的是假设徐工以100块的价格被卖掉,凯雷基金将可能会以十倍的价格,将它分拆转卖掉,到时候他就会赚大头。或者凯雷将徐工整合进入整条产业链而获取整合的巨大收益。凯雷基金是谁,凯雷基金就是天上翱翔的第二只秃鹰,它叫做金融资本。最近凯雷基金再次说服了徐工,而正式的控股了徐工,我为之叹息。我相信凯雷给的条件非常优惠,因为无可置疑的,凯雷将从这次收购中获取巨大利益.
欧美国家通过头上两只秃鹰,进入中国,看着我们的企业逐渐流血而死的尸体,伺机飞扑下来,啃食我们的尸体。很多人可能就会有个疑问:我们企业家这么努力的工作都不能赚钱,老外凭什么能赚钱?我坦白地告诉大家,你们这句话问错了!我们不赚钱,老外也不一定能赚钱,但是我想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这一块钱制造业赚不赚钱不重要,你这一块钱的制造业最多赔多少钱,最多赔一块钱吧,但是整条产业链创造出十美金价值,因此制造业赔多少钱都无所谓,因为可以从6+1的6把1的亏损全部赚回来。因此对于两只秃鹰而言,它们并不是看制造业能不能创造利润,而是看能不能把制造业融入到产业链当中,这就是头上的两只秃鹰的产业链战略,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还在搞招商引资,欢迎他们进来洗劫我们的企业。当头上的两只秃鹰把我们的制造业融入到整个产业链当中之后,读者们相不相信,这些制造业虽然变成了两只秃鹰的产业,但是秃鹰仍然会把制造业继续放在中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继续浪费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剥削我们的劳动,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分工”。目前外资对我国企业的收购就像井喷一样,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55.48%,外资企业占高科技产品出口的87%。
法治化游戏规则的缺乏助长金融战
在这种格局之下,有一种话题也是各位读者想问我的话题:郎教授,工厂都在中国,难道你反对我们中国国际化吗?难道你反对外资进入中国吗?我当然不会反对,我是最赞成国际化的,但是我想提醒读者,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极左思维给我们国人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目前内地专家学者的极右思维依然给中国带来的极大灾难。我们不要极左,也不要极右,我们需要中间路线,而达到中间路线的法则,就是透过精英政府以严刑峻法建立一套法治化游戏规则来规范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当然很多人对政府是否有能力做这件事提出质疑,我只能说我期望我们政府能做到。
资本主义的本质从来都是掠夺,从来没有改变过,从150年前大清王朝到今天都没有改变过,只是150年前它是以东印度公司为前导,炮舰为后盾,而今天却是以国际化为前导,金融为后盾,其掠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但是读者们都会提问,产业基金也好,金融资本也好,难道我们不让他们进来吗?
我们当然是有条件的欢迎他进来!不过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举个农民种地的例子来做解释,大家可以想象农民如何做灌溉呢。灌溉其实很简单,你把这个水闸打开之前必须得先挖沟渠,沟渠挖好之后再把水闸打开,让水顺着沟渠流到需要水的农田。可是如果你忘了挖沟渠怎么办呢?水闸一开,洪水不就漫流大地把良田都淹了吗!
哦,农民同志都知道的事我们会不知道吗?什么是洪水泛滥?那就是大欺小强欺弱,我们今天的国际化包括头上的两只秃鹰,就是打开水闸之后,忘了挖沟渠了,洪水漫流大地,把我们内资企业的良田美地都淹没了。这就是我所反对的国际化!
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沟渠?我们绝对欢迎国际化,我们绝对欢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大举进入中国但是也要挖沟渠,大家知道什么是沟渠吗?那就是你一定要指定一个严刑峻法的法治化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是要控制这个国家的所有个体包括政府包括国有企业包括百姓。如果缺乏一个严刑峻法的法治化游戏规则,而盲目的引进外资,你陡然放两只秃鹰在天空翱翔,这两只秃鹰将会像洪水一样席卷大地,把良田都淹没,因此未来的格局一定是大欺小,强欺弱。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这种无沟渠的环境下,他们对我们企业的掠夺简直让我们国内工厂欲哭无泪。两者相比,产业资本更可怕,他们一旦看上了我们的企业,简直可以说我们不卖都不行。举例而言,德国施奈德想要收购正泰,而正泰不想卖,结果施奈德到处控告正泰抄袭仿冒,到处打官司,我相信把正泰搞烦了,他说不定就卖了。为什么这些产业资本这么嚣张呢?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没有挖过沟渠的中国,因此可以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大欺小强欺弱。
产业链阴谋下中国企业的危机
外商透过掌控全球产业链,可以轻而易举地挑起中国厂商的价格战,进而让中国制造走向恶性循环。如何挑起价格战呢?举例而言,还说玩具业,美国前三大进口商透过历史上不断的并购如今基本上垄断了市场的全部订单。假设说其中最大的美泰手中有一亿张单,那么美泰怎么主导价格战呢?第一年美泰给A厂五千万订单,给B三千万,给C两千万,给大家很好的利润,鼓励大家好好干,来年会加订单。到第二年,美泰给B四千万订单,给 C三千万,只留给A三千万;这时候A肯定不敢有什么怨言,而且甚至会表示愿意压低报价,要不然还有两千万产能吃不饱呀!为什么A愿意报低价?因为代工业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扩产容易,但扩产都是一次性固定投入,扩产之后的维护成本会逼着代工厂不敢减产,因为签单的时候外商只给一个边际的毛利率,根本不考虑你有多高的固定成本。而实际上,真正的好戏还要等到第三年,按照我们代工厂的惯性思维,B会扩产到四千万产能,C扩产到三千万,而A因为我前面指出的代工业的固有问题,还会维持五千万的产能。现在美泰可以跟三家摊牌:现在你们现在的产能总共一亿两千万,而我手中只有一亿的订单,我只需要你们中任意两家就足够了,有一家今年很可能要出局。然后引入网上同时报价的办法(这正是现在的做法),让三家在短时间内同时独立报价。结果一目了然,很有可能B和C开出的价格仅有成本价,而A甚至报出一个低于另外两家成本的价格,因为不开工就只能亏钱,而开工还能少亏一点。而且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中国代工厂只能忍气吞声,任打任骂。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泰将责任推向中国代工厂时,中国老板只有自杀以明志了。
产业链阴谋下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产业链高效整合
面对重重危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我想透过一个简单例子------世界知名的服装品牌西班牙的飒拉(Zara),系统地解答这一问题。飒拉的成功简单的讲就在于整条产业链6+1的高效整合。而我国服装制造业有没有6+1的部门呢?基本上都有,但大多数分属于不同的企业,更重要的是缺乏“高效”的整合。什么叫做高效整合,简单的讲,我国服装业者走完整条6+1的流程需要180天,而飒拉走完整个流程只需要12天,也就是他们整条产业链的整合速度是我国服装业者的15倍。
飒拉怎么做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呢?我想简单谈一谈6+1的几个环节,包括仓储运输,终端零售和产品设计。首先谈谈仓储运输。飒拉为了加快运输的速度,他们在物流基地挖了200公里的地下隧道,用高压空气运输,速度奇快无比。此外,为了加快运输速度,他们用飞机而不是轮船从西班牙将成品运送到上海或香港,虽然飞机运费很高,但是高效整合更重要,成本会更低。
再谈一下终端零售。飒拉有意的减少需求量最大的中号衣服,故意弄成供不应求。因为他们发现当妇女同胞想买中号衣服而买不到的时候,他们心中那种极度的挫败感让他们下礼拜又来了。这样不但加快了周转率,同时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此外,飒拉的产品设计的思维也是一绝。他们首先放弃了自主创新的思维,而代之以“市场的快速反应”。我对这点特别推崇,因为要想到放弃大家都认同的自主创新思维,就是一个最创新的思维。那么他们怎么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呢?我举个例子,为什么妇女同胞总认为衣橱里少了一件衣服,肯定是她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衣服,如果她们知道的话,他们就会去买了,因此衣橱就不会缺少一件衣服了。如果消费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衣服,企业搞自主创新的产品能讨好这些消费者吗?显然不行。因此,什么才是最好的策略呢?那就是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怎么做呢?首先想一想,能卖掉的衣服肯定是消费者喜欢的衣服,假设 100件衣服前天卖了12件,昨天卖了6件,今天卖了7件,他们就根据这三天卖掉衣服的共性设计衣服,根据趋势变化稍作修改,而不要创新。这样不但大幅缩减了产品设计的速度,而且可以在市场需求还没变化之前迅速推回市场抓住市场脉动。他们几天可以推回市场呢?12天,这么短的时间当然可以抓住市场脉动。但是12天的速度就是产业链高效整合的结果,如果我们的速度是180天的话就根本不可能当市场的快速反应者。
我想总结一下我的观点,飒拉透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大幅压缩成本,而同时透过高效整合作市场的快速反应者,因此他们的衣服总是最新潮,最受市场喜爱,虽然品质不一定很好,但是这年头谁还穿一辈子同样的衣服呢?因此品质没那么重要了。飒拉的产业链高效整合思维应该对我们的企业非常有启发,因为这才是我们企业的未来战略出路。
这两年很多地方政府呼吁企业搞产业升级和品牌战略,我认为这又是一个误区。所谓的产业升级,不应该仍然在6+1的1上面搞升级,而应该从1升级到 6的环节。此外,以飒拉为例,品牌的建立是产业链高效整合后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企业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倒果为因。
3.
什么事情都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贾金斯的朝三暮四虽然不可取,但谁没有年轻过呢,没尝试过,怎么能知道哪个才是自己最想追求的东西呢。但如果找到了,就要坚持下去。幻想不付诸于行动,永远是幻想。一份坚持加上一份灵活,才能翻山越水,到达自己理想标地。
在这个国际化的世界,很多时候,只有在独立对等的情况下,发言才更有资格,才更有力量。独立是需要自己思想的,对等是需要自己的实力的。思想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发人深思的故事和书籍中来。实力从哪里来?从小康中来,从积极的生活态度中来。
一直喜欢郎咸平的言论,虽然不一定完全赞同。他是一个非骑墙论者,一个比较客观的调查者。6+1的产业链,中国最需要的其实是产品设计和开发。很不幸,自己选择了制造业。很不幸,自己是个贾金斯似的人物。喜欢梦想,喜欢意淫。梦想有一天能够打造一个机械设计室和一个电影工作室,和一帮时尚的家伙,活在风口浪尖。潇洒的旅行,潇洒的过活。梦想能否实现,machine magnate是否永远是个意淫?取决于自己的行动。
希望中国多一些钱学森,多一些袁隆平,多一些柳传志,也多一些洛克菲勒,多一些摩根,多一些克林顿。衷心祝愿中国能更加自信,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听到了任贤齐的春天花会开,不知为什么感觉超级搞笑,顺手附在这里。
http://down.wz500.com/MP3下载/流行歌曲800首/任贤齐%20-%20春天花会开.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