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沃倫·巴菲特(转贴)



「我認為在個人財富的累積上,社會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如果我身在孟加拉、或秘魯這類國家,所有的才智都將是毫無用武之地……在市場經濟的系統下,正好能讓我充份發揮專長,而且所獲得的財富更是不成比例。如同拳王泰森(Mike Tyson)一樣,只要能在10秒內擊倒一個人,便可賺取1000萬美元,而且全世界都願意付錢給他。同樣地,打擊率高達三成六的棒球選手,全世界也很願意付錢。但若換成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教師、一個不可多得的護士,可能就沒人願意付錢了。現在,我想做的是改變這樣的社會價值系統,讓它有重新調整的可能。當然,我們不見得辦得到,但當這個社會,可以讓一個具有特殊才藝的人,獲得無比的消費能力。也許你有一付好歌喉,不管是上電視或其他的場所,每個人都不惜花大錢請你演出。我想,你能夠獲得的好處都是取之於社會,而你也必須回報的。」

「我對自己所擁有的錢,並無任何的罪惡感,因為這些錢,代表了無數未來將由社會來兌現的支票。我不過是擁有許多支票,可以轉化成消費。如果願意,我可以僱用一萬個人,每天只要幫我作畫就好,如此一來,國民生產總值(GNP)便可提昇。但這些事是毫無作用的,只會讓那些原本可以進行愛滋病研究、教學、或相關的醫護人員減少許多而已。不過,我不會做這種事,因為我很少去兌現支票,物質生活原本就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在我和妻子離開人世時,我會將這些支票全部捐獻出來,作為慈善之用。」


“我阅读我所关注的公司年报,同时我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报,这些是我最主要的阅读材料”。

*聪明投资人,必须把投资眼光提升到企业家的位置:只要有钱,就愿意把整家公司买下来。这样的决心魄力,你怎么可能漏掉投资标的的各项细节、每笔数字,而误触地雷。巴菲特这次要教你,如何计算一家企业真正的价值!

*我们都懂逆向操作的道理,但没人说得比巴菲特更传神,他说:我喜欢在悲观的股市环境中操作,原因不在我喜欢那种情绪,而是我喜欢那种情绪所产生的价格!

永远只在市场价格远低於企业价值时进场!
华伦·巴菲特是30年来最出色的股市投资人之一,他採取的价值型投资策略,是根据企业的根本价值来选择投资标的,不受股价波动、整体经济气氛或者其他任何外部因素影响。他使用的投资方法,主要遵循下列四项原则:

一、绝不追赶股市每天的波动
市场存在的理由,只是为了方便买卖,不是为了订定价值。在市场上只要留
意有没有人愿意以绝不容错过的价格出售股票。
二、不必尝试分析或烦恼整体的经济状况
如果你没办法预测股市每天的动向,怎样才能十拿九稳地预测经济的前景?
三、买企业,不是买公司的股票
买进股票的时候,要想成是买整家企业,必须遵守下列的原则:
? 企业原则
1.你以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家企业是不是很简单、容易理解?
2. 这家企业过去的营运状况是不是始终如一?
3. 这家企业的长期展望是不是良好?
? 管理原则
1. 管理阶层的行事作为是否合乎理性?
2. 管理阶层对待股东是否诚信?
3. 管理团队能否力抗随波逐流?
? 财务原则
1. 重点是股东权益报酬率,不是每股盈餘。
2. 计算「业主盈余」。
3. 寻找获利率高的公司。
4. 公司每保留一块钱的盈餘,是不是能够至少多创造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 市场原则
1. 这家企业的价值是多少?
2. 目前能不能以远低于企业价值的折价买进这家企业?
四、管理一套企业投资组合
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必须了解公司的营运基本面而不只是拥有一张纸。

循巴菲特足迹,找创投业新高峰
对于投资标的,创投同业可能认为现在景气不佳,不应该只是投入资金,还要亲自介入企业管理团队。我的作法,偏向巴菲特的作法,不介入投资标的的管理问题,也无意改变原先的领导团队。其次,我也向我们产业分析师教育,要从看懂财务报表开始,接着一定要亲自拜访企业,唯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有机会找出真正优秀的标的。实践的方法上,以下进一步详述:

1. 看出财务报表的病灶:通常股权集中的公司,投资风险比较低,代理成本也低,但也有大股东独断的弊病;股权分散的公司,我会特别注意中型持股者彼此的关係。总之,我是抱持「买企业」、不是「买股票」的心态,最后的赢家必定会浮现的。巴菲特的4大原则:企业原则、管理原则、财务原则、市场原则,可以在这方面得到实证。

2. 多次亲自拜访企业:一般非科技类的企业,多数隐藏在世界各地的某个角落,已经掌握产业未来趋势的产业分析师,必须前进各地,挖掘潜在的标的企业,其中又以传统产业为最。举例来说,目前股价耀眼的帝宝在我第一次到鹿港和美拜访工厂时,今天的许董事长就住在工厂上面的阁楼,每天与生产线为伍,对车灯的模组了如指掌。有趣的是,虽然该公司在当时资金窘困,这位第一代创业家不肯轻易让外界资金注入。我们团队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拜访,同时也观察该公司的核心优势,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才正式採取投资的行动。

星期日, 七月 08, 2007

google

第一年,他的要求是雇了多少人;第二年,他会问你产品和技术做得怎么样;也许第三年,他会问你流量做得怎么样;或许第四年,他才会问你是否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