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四月 07, 2006

看电影标准

--有感于自己与朋友看电影观点的不同,便总结了自认为的标准。
07.04.2006 3:29于我的小窝

(1)

你看到了希望,还是绝望
你嗅到了恶臭,还是芳香

你尝到了酸甜,还是苦辣
你感觉到寒冬,还是盛夏

你触到了冰冷,还是火热
你笑了,还是哭了

(2)

哭笑纵常有
生命须打油
为君歌一曲
共入此画轴

胴体偎石像
脚下细水长
倘无此中景

荒唐

星期一, 四月 03, 2006

开往春天的地铁

03.04.2006,今天,阵雨。看了《开往春天的地铁》。

星期日, 四月 02, 2006

十七岁的单车

02.04.2006 23:06于我的小窝

今天看了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不禁赞一声好。第一次看电影有了看小说的感觉。

伟大的导演和作家既是一个平实的记录者,又是一个创造者。

二化多,二化一,二化无,在这部影片里都有体现。两个主人公,郭连贵,小坚。两个不同世界,农村,城市。十七岁,有着太多梦的年龄。我们最多描绘的主人公郭连贵有着梦想,或许梦想是住在高楼上的美丽的城里的小姐,或许是老乡想象中的整天可以出入各种高级场所,连厕所里都有着音乐,或许是赚很多很多的钱,给家里盖所好房子,或许···或许是所有可能的叠加。小坚同样有着很多梦想,梦想自己天天能送她回家,梦想家里能有钱一点,买来别的同学能有的东西,梦想···

但所有的梦想都集中于一个物体上--一辆单车。这是一辆造梦的单车,转动的车轮承载着来自不同世界年龄相仿的孩子的梦想。梦想在这里起飞。同样的执着,在车轮下飞驰。一次次主人公之间的冲突,一次次主人公与社会的冲突,都因这辆梦幻之车而上演。在小坚说他不再需要这辆车之前,我想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了这一点。它承载的负担太重,最后终于被导演无情的毁去。

令人值得一提的是,最终毁去这辆单车的人物和我们的主人公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为何在他的朋友招呼他走的时候,他仍然不理会,继续在那里毁着我们剧中真正的主人公--单车。背后可以让人思考的东西太多。也许他也喜欢上了他“老大”的女朋友,苦于没有机会,也不可能;也许他车技太烂,无法与“老大”相比,得不到别人的承认;也许他并不喜欢练车,只是大家都练,自己无法左右这个世界,而不得不练。或许···可能性太多,自己无法都一一描绘。总之最后单车被一个看似无关的人物毁掉了,虽然他也得到了一定的报复。

当故事的最高潮仍以人类最原始的文明--暴力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又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承认,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经理、柜台小姐、小坚老爸等等人物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做着自己份内的事。社会终究是无法超脱的,这是我们共同的无奈。庆幸的是,我们的导演最终还是让连贵举起了这辆单车,走在了北京的人潮人海中。